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的一种,兴盛繁荣于魏晋六朝时期,是以记录神异鬼怪传说为内容的小说。
清代儒者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是当时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多受当时着眼于该书的“劝惩”之意的学者称引,更有甚者将其捧至正史般的地位,评价甚高。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一、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内容是:论《阅微草堂笔记》对魏晋六朝志怪小说的继承与发展。课题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大部分:第一大部分是绪论部分。这一部分主要是纪昀的人物介绍以及《阅微草堂笔记》的创作背景、创作动机和文学地位。第二大部分会阐述《阅微草堂笔记》的创作手法和艺术特色,并与《聊斋志异》相比较,从而追溯小说特色模仿的来源——魏晋六朝志怪小说。第三大部分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论《阅微草堂笔记》继承了魏晋六朝志怪小说的具体点:一、继承了魏晋六朝志怪小说的短篇体制,内容大多简短,但并不局限于此,长者可数百甚至千字,较为灵活;二、贯以魏晋六朝的传统小说观;三、“质朴简淡”叙事风格;四、取法魏晋志怪的叙事方式。第二部分写《阅微草堂笔记》除继承魏晋六朝志怪小说的的特色外,也在发展。其在思想上更具时代性、现实性,在语言上更具有作者的老辣凝练,风格上自为一体。可以说,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形”取于魏晋六朝志怪小说,再加以自身思想、语言与风格,为其塑“神”。最后一大部分将上述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图书馆和中国知网查阅相关资料与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并加以认真地研读,总结前人的研究方法与结果;
2、比较研究法:阅读各类相关材料,将各家内容与结论进行比较归纳;
4. 参考文献
[1]:王江.中国小说源流新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1:(3).
[2]:杨立群.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第二版)[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中华书局,2010.
5. 工作计划
序号 起讫时间 工 作 内 容
1、2022年第9周—10周:毕业论文分组,确定选题方向
2、2022年第11周— 第13周:完成资料索引,阅读资料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