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不断的进步,网络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现代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短小精悍、富有幽默味道的网络流行段子不断涌现。它们不仅短小通俗朗朗上口,在形式上存在优势,内容上更是毫不逊色,还能表达一定的情感。因此受到了大家的喜爱。
不少学者对当代网络流行段子做过研究,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作了细致的分析。但从语言学角度研究网络流行段子的成果,相对于其他视角研究来说,其数量还是比较少的。目前,网络流行段子研究主要是从传播学和社会学视角来进行的,即探求其实际运用产生什么效果的功能方面的研究。例如,郝永华《热点段子的衍生与负面舆情——基于30个案例的内容分析》(《新闻大学》2005年1期)、钱晓玮的《中国段子文化的传播形态与舆情百态》(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等论文,对网络段子中的相关舆情进行了分析。又如,昌艳飞的《论“红段子”影响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和卓敏,吴建平的《代青年雾霾段子语义网络分析与情感可视化研究——基于微博、微信用户》(《中国青年研究》2016年8期)侧重于情感分析和价值观。此外,也有学者从段子的背景、特点、用途等来叙述。王海涛在其《网络段子语用策略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中用运用语言学原理阐述了网络段子的语用策略,杨兰在她的《修辞学视野下的网络段子分析》(《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7期)中也对网络段子进行相关探讨。但总的来说,关于网络流行段子的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本文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当代网络流行段子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分析。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课题将运用语言学的知识理论,描述与分析相结合,以搜集的网络流行段子为研究对象,分析网络流行段子的语言特点及规律和影响。具体内容包括:
1.网络流行段子的研究现状与意义以及影响。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传统的文献学研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来对材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尽可能占有材料,用材料文献说话,不立空论,进而充实课题的理论依据。
2.例证分析法。通过举例子来分析各个类型的段子。
4. 参考文献
[1]昌艳飞.论“红段子”影响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侯玉波.社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 工作计划
1. 2022.10.20~2022.12.25确定选题
2. 2022.12.26~2022.02.19阅读资料,完成资料索引
3. 2022.02.20~2022.03.10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