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无锡方言“食用”语义场中的古语遗存——以“吃”、“喝”为例开题报告

 2024-07-26 15:38:58

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信息,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锡方言作为吴方言的一种,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保留了大量的古语词语和语法现象,是研究古代汉语和地方文化的重要材料。

本选题以无锡方言“食用”语义场为切入点,通过对“吃”、“喝”等核心词语的历时考察和共时比较,探讨无锡方言中保留的古语遗存及其文化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语言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增强,方言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学者在方言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方言“食用”语义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食用动词研究:学者们对汉语方言中的食用动词进行了大量的描写和比较分析,如刘丹青(2008)对西南官话食用动词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其语义特点和地域差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以无锡方言为研究对象,以“吃”、“喝”为例,分析无锡方言“食用”语义场中的古语遗存,探讨其语义特点、演变规律以及文化内涵。

1. 主要内容

1.无锡方言概述:介绍无锡方言的地域分布、形成历史、语音特点、词汇特点等,为后续分析提供背景知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
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方言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食用”语义场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2.语料收集:通过实地调查、访谈记录、文献查阅等途径,收集无锡方言中与“吃”、“喝”相关的词语和用例。

语料来源主要包括:实地调查:走访无锡本地居民,进行口语调查,记录其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吃”、“喝”类词语及相关表达。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研究视角新颖:从“食用”语义场切入,以“吃”、“喝”为例,探讨无锡方言中的古语遗存,视角新颖,有助于深化对无锡方言词汇系统和文化内涵的认识。

2.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语料库方法、历史比较语言学方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力求对无锡方言“食用”语义场中古语遗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3.研究内容的拓展性:本研究不仅分析无锡方言“吃”、“喝”类词的语义特点和来源演变,还将探讨其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文化习俗、价值观念等,具有一定的拓展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钱乃荣.方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

[2] 曹志耘.汉语方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3] 沈明.词汇语义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