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许多人都曾对此进行评论和分析,而本文则探讨《诗经》中女性在爱情和生活中展现出来的不同形象,结合诗歌本身并加以客观验证和解析,便于更好的理解早期女性形象。在当时的社会和与不同的男性的冲突中,许多女性都呈现出了一种悲剧色彩,而这些大大小小的悲剧流传至今也是为她们自身作出了最美丽的诠释。
《诗经》中爱情诗产生也有特定的历史条件,生活是文艺创作的特属于源泉,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生活与当时的文学作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诗经》产生于两三千年前的“初民社会”,当时的社会的人际关系较为开放,男女关系不太严防。直到汉朝定下三纲五常,在朱熹等人的“努力”之下才渐渐多了将“淫奔女子”深潭处死的悲剧。
《诗经》中的爱情诗产生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时刻,但也并不是奴隶制社会就一定严格限制男女交往的,古希腊时期也遗留下的众多自由恋爱的诗歌,1996年吴广义在阴山学刊上发表的《诗经爱情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就列举了不少中国宽松的婚姻政策和热情自由的男女关系。因此,诗经中爱情诗哪些活泼、健康、大胆泼辣、毫无顾忌的女性形象是和这样的历史条件密不可分的。连当时的上层社会也是对此十分肯定的,一如孔子所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无邪’。”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诗经》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极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多彩的女性形象。尤其在《国风》中有许多本就属于民间歌谣,或在歌谣的基础上文人进行二次创作。其中不仅有颂歌祭歌、政治讽喻诗,对爱情和婚姻也有较多的描绘。主要研究内容则是从这些爱情诗入手,从女性的角度梳理《诗经》中涉及的女性歌咏。分析《诗经》中女性的爱情、婚姻、家庭、情感和审美等方面,研讨女性读者对《诗经》相关诗歌的接受史。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探讨诗经中各色的女性形象以及这些形象对后世的影响。
《诗经》对女性形象的表写具有独特的风格,采用了一人一事件的片段式结构,虽说没有细致化的外貌描写,但有着清晰明确的性格凸显,凭借独特的品质、情操,依据鲜活的性格呈现在我们面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本文中也粗略的将女性形象分为开朗热情、凄婉悲凉、洒脱自由、内敛含蓄和温柔委婉这五种不同的女性形象。
中国人真正去审视女性美应该是在《诗经》时代。古人进行女性审美时,所有的感觉器官都被激活,把女子的外表、声音,甚至香味等等全方位地展现在接受者眼前。因而,注意从作品中发掘《诗经》时代女性特有的各种内在和外在的美,就成为本文《诗经》女性研究的主要方向。通过文本作品充分剖析她们的容貌形态美,把《诗经》女性所表现出的美和中国审美传统相结合,阐发其中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特征及审美价值。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根据研究目的和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取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课题。首先提出课题和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并在已有的文献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并阐述个人的想法。
4. 参考文献
《诗集传》,朱熹,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诗经译注》,程俊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诗经》,王秀梅译注,中华书局背景编辑所 2006《诗经》“女性”研究综述,安奇贤,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对古代文学《诗经》中女性美学的渗透,刘卓,北方文学(下旬),2017女性文学话语的自述——论《诗经》女性审美特色,马凤华,江西社会科学,2003《诗经》女性的色彩描写,李炳海,江西社会科学,1994论《诗经》女性形象的审美价值,赵宏,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诗经》爱情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吴广义,阴山学刊,1995《诗经》爱情世界的原生态探美,李金坤,衡水学院学报,2012《诗经》爱情婚姻诗悲剧美学意蕴研究,赖雪芳,云南民族大学学刊,2015《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的悲剧色彩张国际,美与时代,2015
5. 工作计划
1.2022年11月至2018年1月老师指导学生确定论文选题,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2.2018年2月 老师完成并下达任务书。
3.2018年2月至3月 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