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研究背景
BIM的英文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国内较为一致的中文翻译为:建筑信息模型。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采纳与创新支持是现代建筑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选择,换言而知建筑业采纳BIM技术是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关于BIM的概念有很多的解释,在这里主要还是参照目前国家暂时引用的美国国家BIM标准(NBIMS)对BIM的定义,定义由三部分组成:(1)BIM是一个设施(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2)BIM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是一个分享有关这个设施的信息,为该设施从建设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3)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更通俗的解释是BIM是多维建筑信息模型的集成,也即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增加时间参数进行施工进度模拟(4D),考虑造价等因素进行进度和造价模拟(5D),以及更为深化的项目终身信息管理(6D)[1]。同时BIM技术在各国产生了不同的理解[2]。
1.1 国内背景
目前,国内在BIM上的研究集中在近几年,研究成果较为分散,涉及BIM的各个方面。在我国,建筑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以来建筑业对中国的经济拉动更加重要。但是早期的建筑行业一直是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污染大、资源消耗多和施工混乱,建筑业转型升级是必然的趋势,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成为建筑业转型的重点方向。因此近几年,BIM技术在工程领城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政府也在大力推进BIM技术在国内建筑业的发展,国内一些些设计研究院、施工单位、建筑咨询单位乃至房地产商都在大量引入BIM技术人才,尝试探索信息化、协同化、科学化的工程管理之路。BIM技术引入国内时间相对较短,发展尚不成熟,但中国的很多研究者也在纷纷坐出自己的努力。国家住建部也陆陆续续在颁布数项相关政策与规定,鼓励、支持BIM技术在建筑领域的长久发展。
参考相关文献大致对我国的目前出台的相关文件、政策梳理。2011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2011- 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鼓励建筑信息模型、协同化工作平台等新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加强信息化标准建设;2013 年8月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征求关于推荐BIM技术在建筑领域应用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2014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要求在2020年末前掌握并实现信息技术的用一体化集成应用,包括BIM与企业管理系统等;同时各地政府也是纷纷响应号召,2014年10月上海市发布《上海市推进BIM技术应用的指导意见》;2014年5月北京市发布表《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标准》;2014年9月广东省发布《关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推广应用工作》;2015年5月深圳市发布《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政府公共工程BIM应用实施纲领》;2016年4月浙江省发布《浙江省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导则》;可以看出我国也在加快对于BIM的研究和推广[3]。
陈奕林[4]指出目前国内建筑业采纳推广BIM技术以及BIM技术创新支持对建筑业管理创新行为的理论层面研究较为欠缺,目前研究大多猬集于BIM技术实际应用视角,而对于BIM技术采纳推广的理论层面研究却鲜有涉及。基于此衍生的BIM技术创新支持诱致建筑业管理创新行为的研究亟待探索挖掘。因此,如何厘清中国建筑业采纳BIM技术关键影响因素,以及探索BIM技术创新行为对建筑业管理创新行为影响关系,最终基于研究成果指出中国建筑业应对BIM技术采纳与创新支持的路径选择成为本文研究的关键所在。
尹李梅[5]认为IM技术广泛应用到施工建设中做好铺垫,为工程造价攻错提供便捷,为造价管理工作从业主方到施工方到第三方审计都带来一定的便利和准确性,从而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提供了更加快捷方便有效的方法。
王宝令[6]等人提出了“BIM 装配式”“BIM 智慧城市”将是未来我国BIM技术的发展方向。
徐俊[7]等人认为我国在BIM方面存在的缺陷:第一,专业人才缺失,技术达不到业主需求;第二,因我国BIM相比其他一些国家起步尚晚,没有经历长时间的实践运用起来会显现出诸多问题;第三,BIM成本不明,资金缺乏;第四,推行环境的欠缺。
张建平[8]等人搭建了4D项目信息管理平台,将建筑物BIM3D模型与施工进度信息管乱,实现了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资源供应情况、进度等信息的集成化管理,对施工项目的进度信息关联。
香港理工大学郭红领[9]等人基于实际工程案例,尝试使用了BIM虚拟施工模拟技术,给出了施工模拟技术应用方案,将施工中的复杂工艺在BIM中用三维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
1.2 国外背景
关于国外BIM技术的发展状况。BIM概念最初应用于航空航天及机械制造行业,在建筑业的应用起于CharlesEastman博士的项目,主要的推动者是JerryLaiserin,最初的目的是为将来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10]。美国在建筑信息化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1]。BIM是由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建筑与计算机学院的扎克伊曼提出,慢慢的在欧洲、亚洲、韩国等国家流行开来。发展至今,BIM技术的工程应用已得到全世界建筑领域普遍认同和应用。在这里先以美国为例参考文献对于美国的BIM技术发展状况做了整理如表1-1所示。
表1.1 美国BIM技术发展状况
时间 | 发展现状 |
2003年 | 美国总务管理局推出了国家3D-4D-BIM计划,并发布了指南。 |
2006年 | 美国联邦机构陆军工程兵团制定了一份15年的BIM路线图 |
2007年 | 美国联邦机构陆军工程兵团制定了一份15年的BIM路线图 |
2008年 | BSA已拥有IFC标准、NBIMS、美国国家CAD标准等一系列应用标准 |
2021年 | BSA已拥有IFC标准、NBIMS、美国国家CAD标准等一系列应用标准 |
美国BIM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与推广政策非常类似,形成了以美国国家BIM标准(NBIMS)为主,建筑行业职业组织应用标准和大型业主BIM工程实施指导为辅的多样化发展的技术标准生态圈[12]。在美国,首先是建筑师引领了早期的BIM实践,随后是拥有大量资金以及风险意识的施工企业。当前,美国建筑设计企业与施工企业在BIM技术的应用方面旗鼓相当且相对比较成熟,但是在其它工程领域的发展却比较缓慢[13]。
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建筑业转型升级是必然的趋势,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成为建筑业转型的重点方向。建筑智能化和信息化结合统一,快速实现建筑信息的高度共享和准确传达建筑信息模型(BIM)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筑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特别是疫情以来建筑业的发展更显得尤为重要,提高我国建筑业产业的现代化是目前重要的问题。目前中国的BIM尚处在摸索阶段,借鉴国内外BIM技术发展史,对比案例分析,探求我国BIM发展的问题,进一步依托BIM技术,实现建筑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BIM技术在工程造价方面,节约成本。
建筑工程项目中,工程造价是对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造价管理。同样的BIM技术涵盖建筑项目整个生命周期,贯穿设计、施工到竣工。有效合理安排工期,资源利用率,强化成本控制,节约成本。
(2)更易协调各方,提高现代建筑业的管理效率。
BIM贯穿建筑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以及工程施工中的各方,共享建立起来的数据库。不同于传统建筑业的信息不流通,BIM带来的信息化共享大大提高了建筑业的管理效率和水平,数据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3)响应国家号召,最新的“十四五”规划,加强科技创新,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
我国自2001年倡导开展相关研究应用开始,历经“十一五”“十二五”及“十三五”,这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增强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基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更是吹响了全面行动的号角,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17]。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绪论部分;表明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简述主要的研究内容,对国内外对BIM的研究进行综述。
第二部分:BIM的概念、特点以及原理;通过文献的阅读概述BIM的概念,通过案例或者图突出其特点,进而论述BIM技术的原理,让读者对BIM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3.1 研究方法
4. 参考文献
[1] 刘波,,刘薇.BIM在国内建筑业领域的应用现状与障碍研究[J].建筑经济,2015.
[2] 刘芳.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20.
[3] 陈奕林.BIM技术的采纳及创新支持对中国建筑业影响机制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9.
5. 工作计划
(1)2022年1月20日-2022年2月23日,确定论文题目,结合毕业实习收集论文资料,阅读指导所发的大量参考文献。
(2)2022年2月24日-2022年3月15日,继续阅读文献、制定论文大纲、完成文献综述、完成开题报告。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