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建设项目的工期,被定义为从建设项目正式破土动工时起,到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全部建成并通过竣工验收正式交付运营止所经历的全部时间。一般包括建筑建设,设备安装,项目验收,交付使用等所需要耗用的时间,不包括现场施工的准备时间。通常根据日历工月数计算,必须明确建设起止年限。
建设工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建设单位而言,建设工期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国家对投资单位全面评价考核的重要因素;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建设工期既是项目建设的重点和主线,又是提高企业总体效益的关键;对于监理单位而言,能否达到建设工期预期的控制目标是业主检验监理单位建设项目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建设单位全面检查监理单位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建设工期是具体计划安排,经济合同签订,现场施工组织,工程进度检查等的重要依据,也是从建设速度的角度反映和考核建设项目投资效果的指标。如果能够缩短建设工期,既能减少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的占用来节约投资的支出,又能为增加额外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创造物质技术条件,并使建设单位能比计划规定的时间提前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如果发生建设项目超工期的现象,必然会导致无法估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陷入未完成的建设项目中,建设项目本身也将长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甚至造成不必要的经建设济损失。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本文旨在研究造成建设项目超工期现象的因素,整理解决各因素的对策,提供妥善针对超工期现象的方案。借用构件各因素的数学模型,解释各因素之间的项目作用关系。本文划分为以下六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所述:
全文共分为6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国内外建设项目超工期研究现状及对比,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采用对各影响因素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的方法,揭示各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1)搜集建设项目超工期文献研究:
从多个方面,全方位收集、甄别、汇总整理相关文献,通过参考相关文献,整理出建设项目超工期的研究结论,在立足资料充足和理论基础正确的情况下,把握目前流行的主流研究思路,加深对国内外建设项目超工期现象的原因的分析和理解,寻找有效的系统的解决方案。
(2)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比分析:
4. 参考文献
【1】赵冬梅,王晓强,侯丽娜,工程项目工期延误的关键风险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5):48-50
【2】黄德棋,工期延误的成本分析,福建科技建设,2007,(2):77-78
【3】刘睿,张宇清,赵振宇,建设项目中的工期延误影响因素的研究,建筑经济,2007年7月专刊:114-118
5. 工作计划
1.准备工作:收集资料.(12月1日-2月28日 )
2.现场调研取证和学习(3月1日-3月30日)
3.编写建设项目超工期的原因和对策的具体内容(4月1日-5月15日)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