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美术手工课程中的实践研究——以《最亲近的家具》为例》开题报告

 2024-01-18 09:08:5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笔者在教育实习期间,通过观察与实践发现,美术课堂中“兴趣”的缺乏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初中阶段主课的课业压力,致使部分学生对美术课程的重视不够。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成为了笔者研究的起点。

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将“生活化”教学贯穿于课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同时,《2022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也针对初中阶段,提出了“围绕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社会经验相关的美术教育活动及综合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建议。故而笔者以《最亲近的家具》为例,想通过对生活化教学的研究,来进一步优化初中美术手工课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文以苏州市景范中学开设的《最亲近的家具》美术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生活化教学”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范围内的课堂教学模式实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前期问卷调差、交流访谈等形式,对该校“生活化教学”的相关情况作出分析和总结,进而展开教学案例设计、学生课堂实操、课堂作业评价、课后教学反思等环节,并结合“生活化教学”理论来探析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可行性与重要性。以期通过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对美术教育课程改革中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提出个人思考和合理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调查方法

(1)观察法:通过教学过程的资源平台共享和具体分析,观察学生的课堂行为、学习过程等。

(2)调查法:收集学生的课程作品,分析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李成平.高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2]中华人名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课题的具体进步安排(包括序号、起讫日期、工作内容)

1.第七学期第二——十一周进行教育实习,思考毕业论文选题方向,搜集相关资料与素材;

2.第七学期第十四——十五周进行毕业论文选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