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农民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由于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市在就业机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远远好于农村。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规模和速度不断扩大,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呈逐步增长趋势。据有关调查统计,全国目前留守儿童约有6700万,其中大约有2000万是在10年前出生的。他们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从小缺少家庭亲情和有效监护,身心发展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他们中一些人出现了情绪不稳定、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孤僻等心理问题。同时,全国有1亿多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其中包括大约4000万儿童。而在这些留守儿童中的绝大多数都是隔代监护。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中的男性,由于长期在外,往往将家中年幼的孩子、年迈的父母和多病的老人留在家中,由他们来照顾。留守老人与留守儿童的隔代共居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 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 研究方法
(一) 民族志是一种描述群体及其文化的艺术与科学。民族志研究方法植根于人类学研究和跨文化研究。从广义上讲,民族志研究包括了对特定群体的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所有研究。民族志研究方法并不是收集数据的具体方法,相反,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民族志研究。民族志着眼于提供一个整体的观点和视角,对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产生的信念、态度、价值观、角色和规范进行理解和解释。而自我民族志(self-ethnography)是一种对人们自我表现行为的观察与研究,即是以个人的方式来描述他者,包括他自己的行为、自己的思考等,并通过对这些行为、情感、思考进行研究来了解自我。这种研究方法主要是以“自我”为主体来进行的。所以被称为“自我民族志”(self-ethnography)。自我民族志以“我”为叙述主题,并在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相互转换,在转换的过程中对自身的经历和实践进行客观的批判性的审视和分析,研究对象需要保持客观,不能因为自身现有的认知与经验歪曲或无视不合观点的材料,而研究者则需要具备批判的视角以及自我反思的意识来审视其材料,需要做出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4. 参考文献
[1] 梅鹏超.农村隔代教养的社会工作思维[J].重庆社会科学,2015(03).
[2] 张珊珊.隔代教育的利与弊[J].学园(教育科研),2012(03).
[3] 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7).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4年 11 月 1 日至 2024 年 1 月 9 日确定论文选题,搜集相关资料。
2.2024年 1 月 10 日至 3 月 5 日认真阅读并理解任务书,为论文内容构建框架。
3.2024 年 3 月 6 日至 3 月 2 5 日完成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