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种子休眠是指即使在适应条件下种子也不能萌发的现象。
在谷类作物中,种子休眠在育种利用上既有优势也有劣势(Sugimoto et al., 2010)。
例如,弱休眠或无休眠的种子发芽整齐一致,但是在种子成熟的过程中若遇到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将会导致严重的穗发芽,影响种子活力(Gu et al., 2008; Sugimoto et al., 201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水稻种子的休眠特性是水稻在长期系统演变的过程中获得的对周围环境变化和季节变化的适应性,它既可减少稻谷收获前后发芽造成的损失,也可减缓稻谷贮藏期间种子的陈化速度。
然而有时水稻种子的休眠特性也会给科研和生产增添困难,例如在育种工作当中,有时需要利用我国南、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和经纬度差异,将在北方地区刚刚收获的水稻种子送到南方地区进行繁殖加代(南繁),此时的种子若处在休眠期间,就会出现不出苗或出苗差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将种子的休眠状态解除,唤醒沉睡中的种子。
本研究利用一个大关稻/IR28的水稻重组自交系160个家系(RILs)群体,对抽穗后第5周的种子休眠性进行QTLs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本实验数据分析主要利用SAS软件,两亲本间的差异比较分析采用0.05水平和0.01水平的t检验法。
4. 研究创新点
本研究利用粳稻品种大关稻和籼稻品种IR28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分析水稻成熟期种子休眠性,开展水稻种子休眠加性QTL和上位性QTL定位研究。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2013.7-10表型鉴定2、2013.10-12QTL分析3、2014.1-4论文写作定位相关QTL。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