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自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监管力度逐渐加强,而银行为了规避监管,开展新业务获取利润,逐渐向表外扩展业务以获得更高利润,影子银行应运而生,进入人们的视野。
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影子银行的业务活动不断向金融领域的各个层面渗透,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
尤其是随着影子银行规模的增大,其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影响也在与日俱增。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我国影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和盈利能力的影响,首先归纳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报告,定义我国影子银行的业务范围,并总结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经营稳定性的因素。然后通过分析2010—2020年间我国15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提出假设:影子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呈正相关,与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呈负相关。最后以前文的研究为理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假设的准确性,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丁宁(2015)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中国50家商业银行效益进行研究,实证表明随着影子银行规模的增大,商业银行的效益也随之提高,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时滞性。安园(2021)对我国76家商业银行平衡面板数据的研究表明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并且在放开贷款利率后,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异质性影响。王紫卓(2021)通过对我国2008-2018年12家商行数据展开实证研究,发现影子银行规模和商业银行盈利性关系呈非线性倒U型关系。洪健(2021)认为影子银行业务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影子银行业务能够扩大银行的规模提高收入,并且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影子银行业务属于监管套利行为,无法获得中央银行流动性支持,且影子银行业务隐蔽性强,业务链条往往涉及较多金融机构,一旦发生风险,会对银行系统甚至整个金融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张江妹(2021)通过对2011年第1季度至2020年第3季度的商业银行整体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在短期内呈负向影响,中长期内呈正向影响,具有明显的时变性。苏煜琛(2021)指出影子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同时良好的公司治理能有效削弱影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池依倩(2021)通过对影子银行业务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影子银行业务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信用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进而使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攀升。杨舒怡(2021)通过研究发现极端风险下的影子银行和商业银行会出现双向的风险传染。潘安琪(2021)认为影子银行存在高杠杆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在放大了收益的同时,也同样放大了市场风险。顾莹洁(2021)认为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影子银行业务具有顺经济周期、逆政策周期的特征,经济景气或者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促进影子银行业务规模增长,以至扩大银行破产风险。佟孟华(2021)基于对2007—2017年中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分析,发现影子银行业务会显著增加商业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 通过将影子银行业务进一步分解为同业业务和委外投资业务两种成分,发现其委外投资业务是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直接和主要诱因,而同业业务的影响效应相对较小。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1.20 —— 2022.12.31 选题、开题、确定写作提纲,文献收集、整理分析
2022.1.1 —— 2022.1.18搜集数据、提交资料、整理分析
2022.1.19 —— 2022.3.19撰写、提交论文初稿,中期检查
5. 参考文献
[1]FSB.Shadow Banking: Scoping the Issues,A Background Note of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R].FSB Background Note,2011:1.
[2]LUCK S,SCHEMPP P.Banks,Shadow Banking,andFragility[R]. ECB Working Paper Series No.1726,European CentralBank,2014.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