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前高技术行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先导产业,对于区域竞争力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高技术产业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高技术产业集群效应又可以使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然而,长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的集聚现状存在一些问题。长三角高技术产业的快速成长有助于推动区域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结构优化与转型发展,但在总量扩张的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投入产出效率低下等问题仍然存在。如何加快高技术产业持续健康成长是政府、企业、学者们共同关注的问题,而准确判断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各行业的成长阶段有助于政府对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实施差异化的引导政策,进而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健康高效成长,对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将通过综合评价等方法量化长三角地区的高技术产业集群程度和竞争能力,以展现该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并对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这四个地区进行比较。
主要步骤为:建立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构造评价模型、计算评价结果。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高技术行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先导产业,对于区域竞争力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从不同视角研究发现,很多产业往往集聚于某些特定的区域而发展,这种集聚规律大多根植于当地特有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主体之间表现为高度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形成密切的知识信息交流网络体系,并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高技术产业集群效应展开了相关研究。
对于高技术产业集群效应的分析,国外学者主要从知识外溢、成本和协同作用等角度展开研究,而我国学者研究起步较晚,且重点集中在以实证计量学、空间经济学等角度对高技术产业集群现象及带来的竞争优势进行理论和实证探讨。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 建立指标体系
由于国内外对产业集群效应分析的角度不同,考虑因素的侧重点各异,评价指标体系还未完全建立,所以目前很难对高技术产业集群效应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本文在借鉴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结合高技术产业集群效应的本质特点和其内在影响因素,并根据系统论的思路,将高技术产业集群效应这个目标逐层分解,并构建完整的高技术产业集群效应指标体系。
考虑到高技术产业集群效应在人才、技术、资金、成员 协同及知识外溢等方面带来的竞争优势,把高技术产业集群效应评价总目标分解成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经济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环境支撑能力3个一级指标。 高技术产业集群对经济的推动能力可以以其对区域的经济贡献和经济效率指标进行分析;技术创新能力是保持高技术产业集群优势效应的关键,一般可用Ramp;D经费投入、Ramp;D人员比重、创新技术产出等指标反映;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环境支撑能力要从集群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支持程度等指标来体现。
5. 参考文献
[1]梁海妮. 产业集聚国内外理论研究综述[J]. 企业家天地,2011( 6) : 3 - 4.
[2]魏守华,王缉慈,赵雅沁. 产业集群: 新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J]. 经济经纬,2002( 2) : 18 - 21.
[3]姚敏,许红.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及实证[J]. 统计与决策,2008( 1) : 105 - 107.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