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我国已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然而三农问题却仍是顽固不化,人们正在密切关注着这一短板,并且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其中导致三农问题的较大一部分原因则直观地体现在基础设施领域。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农民享受便捷生活的重要保障,国家已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每年都会对农村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以此来改善农民的基础生活条件。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建设,农村的变化有目共睹,尤其是在用电用水方面,基本达到普及,然而一口吃不成一个大胖子,农村基础设施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乡村道路建设质量较差,农村互联网普及情况远低于城镇,农村流通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等,对于这些我们仍然需要不断努力。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江苏省十三个地级市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以及他们的排名比较,农村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邮电、农田水利、供水供电、商业服务、园林绿化、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等;研究的问题是分析江苏省各市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找出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方面和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的方法是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方法等,得出江苏省各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总体得分,最后得出它们的排名。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江苏省各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总体排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之处及其原因,缓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相关对策与建议,其中总体排名涉及到一些数据的分析处理,是需要解决的比较关键的问题。
写作提纲: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周路长在《中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政策研究》一文中提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基本社会功能有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利于提高生产和使用效率,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等;彭艳在《民族自治县县级政府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研究》一本中提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供给不能反映农民的偏好、供给总量不足、供给质量不足、供给非均等化、部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过
国外研究现状: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已发展到一定水平,城乡差异不像中国如此泾渭分明,现代工业文明已将发达国家整个社会覆盖。文森特#8226;奥斯特罗姆等人将公共服务的生产和供应作了概念区分;罗纳德#8226;奥克森指出,高度分割性的的地区依赖公众在公共服务供给的每一个层面的参与,包括市民社会所扮演的角色,特别是市民社会在城市一体化中的的联合作用,对于内部生产而言,私人合同生产与政府间合同生产都是可行的替代性选择,即便是小的地方政府作为“纯粹供应”单位也具有潜在性的可能性,没有城市政府的治理是可能的。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论文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选题,拟定开题报告,收集整理资料;
2022年12月:开展研究;
5. 参考文献
1.彭艳.民族自治县县级政府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研究[C].云南大学,2013.
2.赵强社.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创新研究[C].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3.周路长.中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政策研究[C].江西财经大学,2012.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