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基础,是国家自立,社会安定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先行者。而食物则是人类生存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男耕女织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主要生存模式。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发明和推广,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仍旧改变不了农业产品季节性产出的问题。农业产品的收成也一直收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直到大棚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随着高分子聚合物-聚氯乙烯、聚乙烯的产生,塑料薄膜广泛应用于农业。日本及欧美国家于50年代初期应用温室薄膜覆盖温床获得成功,随后又覆盖小棚及温室也获得良好效果。我国于1955年秋引进聚氯乙烯农用薄膜,首先在北京用于小棚覆盖蔬菜,获得了早熟增产的效果。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不断的革新,新的大棚类型及覆盖方式也将不断出现,当前应用的大棚,依其建造所用的材料的不同,其棚型结构可分为竹木结构、钢材结构和竹木、钢材、水泥构件等多种材料的混合结构。由于大棚的迅速发展,目前国内已在应薄壁钢管装配式大棚。它是由工厂按标准规格进行商品生产,配套供应使用单位。大棚原是蔬菜生产的专用设备,随着生产的发展大棚的应用越加广泛。当前大棚已用于盆花及切花栽培;果树生产用于栽培葡萄、草莓、西瓜、甜瓜、桃及柑桔等;林业生产用于林木育苗、观赏树木的培养等。
传统大棚相比于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来说,优势无疑是巨大的。它可以有效的调节影响农业产品产出的因素,比如温湿度等。也可以更好的隔绝外来因素的影响。将变量保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并依据农业产品的不同,进行相对应的调节。这也是大棚可以产出非季节性产品的原因之一。但是传统大棚,虽然可以调节温湿度,但需要人力人工的去调节,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调节不当的失误。毕竟人不是机器,不可能二十四小时的看管着大棚,而有些植物对于温湿度的变化很敏感,稍微的不当,就有可能导致植物的死亡或者产量下降等不良后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于是有了本课题的诞生。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所要完成的是基于无线自组网络的技术实现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多个传感器模块被选择用于实时监测大棚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便于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来控制和管理环境。本文的主要任务是:针对传统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利用实时、动态的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能够对农业生产环境信息实现准确多维度的远程实时监测。
农业大棚种植具有大范围,温湿度要求高的特点。温度,湿度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与产量,所以对其测量十分重要。基于这样的考虑,设计该套农业信息采集监测系统,主要用于多点温湿度采集以及无线传输功能。该系统由单片机、温湿度传感器、无线传输模块、显示模块、预警模块、控制模块构成。
1、传感器:土壤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DS18B20)、温湿度传感器(DHT11)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除了学习相关硬件原理特性之外,掌握研究方法也同样至关重要,接下来将对研究中所使用文献检索、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一一介绍:
1. 文献检索法
在课题开展之前,首先在图书馆、知网等存有大量文献知识的地方阅读与本设计相关的期刊及论文,了解目前本设计的研究现状,思考本设计与过去相同类型设计的不同之处,找到自身独到的地方,尽可能避免与前人做相同重复的研究,对各种资料进行整理总结,为下一步方案设计奠定扎实的基础。
4. 参考文献
[1]朱文旗,常昊,刘超超,王洪昌,李万里,鉴海防.自研温度传感芯片在智慧农业中的示范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22,45(12):19-24.
[2]李红.基于物联网的低功耗温湿度采集系统[J].能源与环境,2022,03:2-5.
[3]张恒. 基于WiFi的室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D].安徽大学,2019.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3月1日——3月14日 收集课题相关资料,对课题进行详细的了解分析,查看大量文献,完成开题报告,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
3月15日——3月28日 大量收集论文资料,理清思路,与导师交流想法,根据导师建议完善论文思路。
3月29日——4月11日 编写开发程序,并正式开始论文工作,撰写中英文摘要,阐述论文写作背景。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