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 系统开发的背景
农业的情况和重要,它就像房子的底层部分,影响着整个体系的情况,而房子就是我们的国家。因此,可看出农业和国家的联系了。最近的几年里,农业占的比重在下降,想比较总体经济。这不是在说农业不跟以前了,而是经济其他的部分也在前进,让农业不是很明显,其实,它还是一直在前进的。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对农业做研究,设计适合发展的农业,从任何地方都是没有错的,这是致命的。所以现在的农业要向更加智能,更加精确的方向前进。所以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我们应该计划顺应种植者,并且价格低廉、功能极好的大棚智能温室系统的开发。在同我们原有的温室体系和现有的体系相比较,目前的更加效率化。最开始,我们能够去探究植物的生长参数来调控,以达到植物更好的发育和增加单位产量。然后,实现了大棚体系调控的人性智能化。因此,建设这样一个智能的体系是我们目前重中之重。
1.2 系统开发的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2.1主要内容:
1. 就智能温室大棚系统用到的关键技术和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2. 介绍了大棚智能系统的性能分析,从系统的开发背景到系统的概述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中两个方面进行了设计探讨,即整体的部分和各模块的部分。最后还阐述了系统设计可带来的方面优势;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3.1 方案论证:
目前,国内外智能温室大棚系统大多采用PC上位机和单片机下位机相结合的方法。在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采用集中控制、有线互联的方式。其原理是首先由下位机采集数据,然后通过串口传送到上位机中进行信息处理,接着把处理完的结果传给下位机,最后再由下位机根据处理完的结果发出控制命令。采用这种处理方法速度较慢,实时性较差。为了满足实时性和复杂性的数据运算,本文采用了嵌入式RAM 作为下位机进行控制,一台单独的嵌入式RAM 下位机就能够独立完成其所在区域的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工作。然而,集中控制方法过多地依赖于PC 上位机,一旦上位机出问题,整个系统就要瘫痪。针对这个问题,本系统采用了分散控制方法。再者,传统的有线互联的方式只能适用于面积较小且单一的温室,对于面积较大且多个处于不同地方的温室进行控制往往不能实现,因此本系统采用了无线传输的方法。
系统的组成结构如图所示。
4. 参考文献
[1]杨启耀.温室环境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2. [2]何鹏.温室环境控制技术发展与应用[J].传感器世界,2002,8(2):8-11. [3]邓璐娟,冯巧玲,李淑君,牛月兰,李宝珍,智能温室环境控制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方向阴.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5(4):22-23 . [4]汪小巳.温室小气候环境模拟及能耗预测研究[D].江苏南京:南京农业大学(博士), 2002:12-23. [5]钱新林,徐立鸿.温室小气候动态模型的建模方法[c] //中国自动化学会自动化科 学技术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238-243. [6]关晓丽.基于PIC16F877A的温室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p].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 [7]董文国.蔬菜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04-01 [8]赵湘宁.农业物联网中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台湾农业探索2011,12(6). [9]郭育良;贾敬宇.物联网与互联网的比较研究.现代电信科技一2011-04-25 [10]李国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温室系统.甘肃农业科技一2012-04-20 [11]李锡文,杨明金,杨仁全.现代温室环境智能控制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农机化 研究,2008,(4). [12]马享优,信丽媛,王晓蓉,王丽娟.国内农业领域物联网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J]. 天津农业科学,2012,(6). [13]张丹,王建华,吴玉华.物联网技术在农业温室大棚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 科学,2013,41(7). [ 14]管继刚.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0,(3). [15]尹会明,秦晓东.温室环境无线传感网络监控系统设计研究[J].科技通报,2012,(6). [16]曹新,董玮,谭一酉.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智能温室大棚监控系统田.电子技术 应用,2012,(2). [17]韦兴龙,贺欢.基于Zigbee网络的智能温室大棚温湿度检测系统[J].技术与市场, 2013,(5). [18]李建飞,靖文.基于Zigbee和LabVIEW的智能农业大棚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J].现 代农业科技,2012,(5). [19]刘宏伟,戎世华.物联网中的网关接入系统设计[J].电信快报,2012,(11). [20]俞正明,张晓珊.面向行业应用的物联网终端接入技术研究[J].移动通信,2012,(11). [21]Joyce John. Adventures in home networking .Scientific Computing and Instrumentation 2005,22(2):10,43. [22] K Park,J Kim. Home Gateway between Home Network and InternetKore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ociety review, 2001,47(18): 42-47. [23] Egan D.The emergence of zigbeeinbuildingautomationandindustrial contrOl.Computingamp;Control Engineering Journa1,2005,16(2):14-19.
|
5. 工作计划
(1)2022.3.1 —2022.3.13查阅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2022.3.14—2022.3.27硬件功能分析,熟悉MCS-51系统指令及编程语言;
(3)2022.3.28—2022.4.11设计电路原理图;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