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康复机器人结构设计与运动分析A开题报告

 2024-06-29 23:01:37

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以及脑血管疾病等发病率的上升,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数量逐年增加。

传统的人工康复训练存在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难以进行量化评估等问题,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

在此背景下,上肢康复机器人应运而生,其作为一种能够辅助或替代治疗师进行康复训练的智能化设备,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1.个性化康复训练:上肢康复机器人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运动范围、肌力和关节活动度等,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并实时调整训练强度和难度,提高康复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上肢康复机器人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康复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国内外学者在机构设计、控制方法、康复训练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1. 国内研究现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上肢康复机器人需求分析:分析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需求,确定机器人的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标。

2.总体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确定机器人的总体结构方案,包括自由度配置、传动方式选择、传感器布置等。

3.关键零部件选型:根据机器人的性能指标和工作环境要求,选择合适的电机、减速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仿真建模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文献调研: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上肢康复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关键技术,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2.需求分析:分析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需求,确定上肢康复机器人的功能要求、性能指标和设计约束。


3.结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上肢康复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包括自由度配置、传动方式选择、传感器布置等,并利用SolidWorks等三维建模软件建立机器人的三维模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预期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
1.机构设计方面:设计一种新型的上肢康复机器人机械结构,使其具有结构紧凑、轻便灵活、运动范围大等优点,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患者的康复需求。


2.控制方法方面:研究基于人机交互的上肢康复机器人控制方法,利用肌电信号、力传感器等反馈信息,实现机器人对患者运动意图的准确识别和跟随,提高康复训练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3.康复训练策略方面:研究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上肢康复训练策略,为患者提供沉浸式的康复训练环境,提高患者的训练积极性和康复效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李浩然,陈 曦,葛 亮,等.上肢康复机器人研究现状与关键技术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22,58(16):1-13.

2.陈 曦,葛 亮,李浩然,等.上肢康复机器人交互控制策略研究进展[J].机械工程学报,2023,59(8):1-16.

3.王 涛,张 力,杜志江.基于人机交互的上肢康复机器人研究综述[J].机器人,2021,43(3):376-38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