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1]。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江苏省近年来积极把握乡村振兴、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历史机遇,践行普惠金融发展战略。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立足地区实际,采取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推出创新型金融产品、提高居民金融消费知识普及率、扩大全省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面[2]。这种种举措推动了江苏省普惠金融快速发展,同时也遇到了许多全新的困难与挑战。目前,地区比较来看,苏北、苏中、苏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相对差异;各城市与农村的普惠金融服务也存在着区域性差异[3]。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普惠金融虽然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但始终被各路专家学者广泛热议,普惠金融的相关文献也在持续不断的产出新的思想和新的结论。
江苏省内的普惠金融研究方面,焦瑾璞(2019)认为普惠金融旨在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同时又明确了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等特殊群体是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4]。尹志超等(2019)借助微观调查信息,从金融服务的使用性、渗透度、便利性以及满意度这四个维度构建家庭普惠金融体系[5]。汪晓文和崔晓烨(2019)研究发现普惠金融的减贫作用存在阈值,只有当普惠金融的程度超过阈值的边界值,减贫作用才会凸显并显著增加,也即存在门槛作用[6]。戈翔(2021)认为普惠金融发展带来的影响在江苏省内存在地区性差异,苏北、苏中地区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明显改善当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苏南地区经济水平相对领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受普惠金融影响程度较低[7]。姜丽丽等(2020)通过计量模型得出,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促进江苏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提高。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经济开放度的增加、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增加、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均有利于普惠金融包容发展[8]。仝爱华(2021)指出,优化财政政策、投入资金满足中小微企业金融需求是推动江苏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9]。数字普惠金融能通过提高贫困人群的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减缓贫困,还能通过推动地区经济包容性增长和改善政府财政投入减贫增收[10]。
目前国内具有代表性指数体系是由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与蚂蚁金服合作编制的覆盖中国 31个省份、337个城市、2800个县的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11]。很多学者研究和评价数字金融发展时均使用该指数作为主要代理指标(谢绚丽,2018;傅秋子等,2018;张贺,2018)[12]对2014—2018年的江苏省43个县(县级市)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20日前 ——完成基础材料收集整理,列好写作提纲;
2022年11月30日前——完成开题报告,提交指导教师;
5.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2]王海龙.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江苏实践与思考[J].金融纵横,2020,(第12期):1-3.
[3]江苏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9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