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房价一路攀升。
在此背景下,居民的投资偏好逐渐转向房地产市场,房产成为居民最重要的资产配置之一。
然而,房价的快速上涨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居民生活成本上升、消费需求抑制、金融风险积聚等,这对于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构成潜在威胁。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居民投资偏好的变化,房价投资偏好、短视行为与预防性储蓄动机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房价投资偏好:部分学者研究了中国居民的房价投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围绕房价投资偏好、短视行为与预防性储蓄动机之间的关系展开,主要内容包括:
1.阐述房价投资偏好的概念、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不同收入水平、风险偏好、家庭结构等因素对居民房价投资偏好的影响,探究房价上涨预期、投资渠道限制、社会文化因素等在其中的作用机制。
2.分析短视行为对预防性储蓄的影响机制:解释短视行为的经济学含义,并分析其对居民储蓄决策的影响。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并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1.理论分析:本研究将运用经济学、金融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构建房价投资偏好、短视行为与预防性储蓄动机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并分析其影响机制。
2.实证研究: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数据库查询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例如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支出、房产投资、储蓄状况、风险偏好、对未来房价的预期等。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创新性:
1.将房价投资偏好、短视行为与预防性储蓄动机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区别于以往孤立地研究某一因素对储蓄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将三者结合起来,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理解居民储蓄行为提供新的视角。
2.结合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本研究将充分考虑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例如,住房制度改革、城镇化进程、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对居民投资行为的影响,使研究结论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3.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本研究将综合运用文献研究、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并借助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汪丽丽,陈雨露.住房资产配置、预防性储蓄与居民消费[J].金融研究,2019(01):38-53.
2. 孙文凯,李雪松,何青.家庭金融素养、生命周期与预防性储蓄——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19(09):166-182.
3. 李想.中国居民消费、预防性储蓄与经济增长——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J].统计研究,2020,37(06):49-64.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