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有机发光材料研究开题报告

 2022-12-10 10:40:5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电子商务等不断发展,人类文明已经逐渐进入了信息时代,在其中,显示器用于显示文字和图像,作为人与机器交流的桥梁显得尤为重要。显示器的演变历史,最初是简单的指示灯、七段数码显示管,然后到阴极射线管(cathde ray tube,CRT)显示器,再逐渐发展到如今主流的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伴随着信息科学的高速发展,高品质图像的平板显示器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这种需求,人们开发的多种新型的不同材料的显示器,其中以有机半导体为功能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以其独特的高效、低耗、绿色环保、成本低廉及可实现大面积柔性显示等诸多优点,在平板显示和固体光源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已引起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重视。

经过人们的不断开发,OLED想比于传统的LCD等显示设备,具备了色域广,柔性,制备简单,可以大面积制备等很多的优点 ,但作为新一代的材料,与老的LCD相比性能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使用寿命和光电转化效率都还有不少的提升空间,因此,尝试使用不同的新材料组成,对器件的结构进行优化,来进一步提高器件的性能是该行业的首要目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吩嗪及其衍生物具有较高的空穴迁移率、出众的荧光性,并且易被官能化,因此被广泛地作为空穴传输材料应用于OLED显示领域。本课题期望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拟定新的实验方案和路线,通多实验合成一种新型的有机发光材料,即含吩嗪特有结构的目标化合物。

(2)预期目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实验主要通过以 2 - 氨基苯酚为原料,在碘的催化下首先合成吩恶嗪,然后经与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反应,正丁基锂锂化后与二苯基氯化磷反应,再经脱保护等步骤得到了 4,6 - 双(二苯基膦)吩噁嗪,合成主要分为四步,分别合成三种中间体,之后,将其作为电子给体,设计使用不同的电子受体构筑D-A型TADF,之后分别进行紫外,荧光以及热重分析,对薄膜的表面排列进行优化,然后通过测定其光伏性能,研究其对于光电性质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王钧 梁景双,LED与OLED显示技术说明和应用分析[J],科技专论,2014.

[2]刘红梅 郑才俊 万婧 彭北快 张晓宏,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器件的蓝光主体材料的合成与表征[M],北京,中国知网,2017

[3]李文婷,吩嗪类衍生物的合成及离子识别性能研究[M],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1)2020-3-5~2020-3-20,收集及查阅资料,掌握本课题国内外最新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完成课题开题报告。

(2)2020-3-20~2020-4-13,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路线和实验方案,准备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

(3)2020-4-16~2020-6-8,完成合成实验、性能测试及结构表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