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纳米技术在急性肾损伤(AKI)治疗中的应用具有深远的发展潜力,为预测肾脏疾病的早期发病和进展提供创新策略并提高危及生命的AKI的治疗效果。最近出现的基于纳米技术的方法,使临床医生或研究人员能够借助灵敏、方便的检测方法早期诊断并持续监测AKI患者的状态。活性氧(ROS)在AKI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消除ROS似乎是预防AKI的一种很有前途的策略,由此开发出各种抗氧化药物和材料。然而,大多数抗氧化分子不具有活性的肾靶向能力,这限制了其治疗效果,甚至损害了正常肾组织。纳米药物的最新进展为肾保护药物/材料的靶向传递提供了创新途径,以达到更高的治疗效果。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本课题拟制备天然抗氧化纳米材料,通过连接配体,在血清中培育,检测其对急性肾损伤的疗效,由此探索纳米材料与肾脏的相互作用、发挥作用的过程和机理及其靶向性、稳定性和毒性。
参考文献:
2. 研究内容和问题
基本内容:氧化应激在AKI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低水平的ROS对正常肾脏的肾脏氧化代谢很重要。当ROS产生与消除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时,肾脏浸润和/或内源性细胞产生的过量ROS可能通过线粒体肿胀和功能障碍诱导细胞凋亡和/或坏死,以及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产生耗竭而引起肾脏损伤。急性期肾脏损伤的相关病理生理机制是ATP耗竭、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细胞浸润和炎症细胞因子的过度产生。纳米技术在AKI治疗中的应用具有巨大潜力,为预测肾脏疾病的早期发病和进展以及提高AKI的疗效提供了创新策略。本文拟构建天然抗氧化纳米材料并拟通过对制备的材料进行表征,包括形貌、稳定性、光学性质等,通过细胞实验研究纳米材料对AKI的疗效以及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预计解决的难题:改善天然抗氧化纳米材料的稳定性和对体内肾脏病变部位的靶向性以及长期治疗后对人体的潜在毒性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本课题将制备天然抗氧化纳米材料实现对AKI的治疗。通过查阅文献,制定纳米材料制备的实验方案;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表征其光学性质;采用动态光散射对各纳米材料进行表征,评价其尺寸大小,形态;通过体外活性氧表征,评价各纳米材料化学动力治疗效果;选择AKI肾细胞为模型细胞,通过细胞摄取和细胞毒性实验,初步研究各纳米材料体外抑制AKI肾细胞生长的效果。最后,通过对各纳米材料治疗组小鼠的肾进行HE染色,评价各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技术路线:(1)通过纳米沉淀法制备天然抗氧化纳米材料;(2)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表征其光学性质;(3)通过动态光散射对其尺寸,形态进行评价;(4)通过亚甲基蓝降解对过氧化氢催化性能进行表征;(5)采用MTT法检测各纳米材料的细胞毒性;(6)采用HE染色法评价生物安全性。4. 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前期需要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积累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设计预实验方案,具有创新性思维和良好的动手能力,熟练掌握实验室基础操作能力,了解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实验室具备开展本课题所需要的实验试剂、实验设备及环境,如磁力搅拌器,离心机,紫外分光光度计等。
通过多次实验确定最佳实验方案,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整理好实验材料,在论文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撰写实验论文。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