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进展1.河蟹颤抖病研究进展河蟹,学名中华绒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养殖产量最大的淡水蟹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养殖面积逐年增长,遍及江苏、浙江、湖北、 河北、安徽等主要淡水养殖省[1]。
河蟹颤抖病(tremor disease,TD),又称河蟹抖抖病、河蟹环爪病,为我国水生动物三类疫病[2]。
该病于1994年在江苏省发现,随后传播至安徽、浙江、湖北等主要中华绒螯蟹养殖地[1]。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工作假说本实验从布尼亚病毒是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的病原,继而对该病毒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建立了快速检测该病毒的方法,并且从亲本的含有该病毒的螃蟹的子代中检测是否有染病情况。
(二)研究内容1.试验一:颤抖病人工感染复制实验 将患颤抖病的中华绒螯蟹病蟹的内脏(胃,肠,肝胰脏,鳃)加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在组织匀浆器中匀浆,分析滤纸过滤,经30000 r.p.m离心30分,沉淀用生理盐水重悬,细菌过滤器(孔径0.22微米)过滤后(取数滴于肉汤培养基中28℃培养进行无菌检验)加双抗处理备用。
然后进行人工感染实验,并设置对照组,对照组为健康的中华绒螯蟹,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20只,实验组的具体操作为:健康蟹第三步足的第一关节将上述无菌滤过病蟹组织悬液0.1毫升注射进体腔中。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试验设计(研究材料、方法和手段)(一) 研究材料本试验试验用的螃蟹为中国江苏省各中华绒螯蟹养殖基地提供的中华绒螯蟹,前后检测的中华绒螯蟹共有三百多只,包括病原的确定,检测方法的建立,感染情况的大概调查,子代螃蟹感染情况调查。
螃蟹主要饲养在温室内的20个玻璃水族箱内,温度可调控,减小试验组之间因温度等因素造成的误差。
本试验用的高速冷冻离心机、恒温水浴锅和PCR仪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水产养殖研究室提供的。
4. 研究创新点
通过本实验研究发现并确定了一种新的布尼亚病毒,它是导致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的主要病原,并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该病毒的检测方法,很适用于在生产实践上推广;通过对布尼亚病毒的感染情况的调查,这对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的防治具有积极的意义。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6.06-08:病蟹的采集,期间在江苏兴化河蟹养殖区共采集颤抖病的河蟹60只,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布尼亚病毒的感染情况,将患有布尼亚病毒的河蟹收集起来。
2016.08-10:病毒的分离和纯化,将病蟹的组织研磨匀浆,低速离心后透析,病毒组织匀浆液不同梯度的蔗糖离心法,得到纯化的病毒悬浮液。
2016.09-12:河蟹感染布尼亚病毒检测:检测河蟹样本403个,统计河蟹布尼亚病毒的感染情况。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