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产生的废弃矿山数量也逐年增多,并逐渐演变为重要的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问题来源。
废弃矿山不仅破坏了原地貌和植被,更为严重的是其产生的酸性矿山废水(AMD)和重金属污染,会对周边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严重制约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方法,如物理化学修复方法,往往成本高昂且易造成二次污染,而单纯的生物修复方法修复周期长、效率低,难以满足大规模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需求。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废弃矿山渗滤液治理和生态修复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在废弃矿山渗滤液治理方面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将以废弃矿山渗滤液为研究对象,采用可控生化处理技术,探究其转化为水肥资源的可行性,并对其应用于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效果进行评价。
1. 主要内容
1.对废弃矿山渗滤液进行全面的水质分析,测定其pH值、重金属含量、有机物浓度、氮磷钾等养分含量,以及其他可能影响植物生长的指标,明确其污染程度和资源化利用潜力。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实验室模拟实验、现场试验和模型模拟等多种研究方法,并结合现代生物技术、环境工程技术和生态学理论,对废弃矿山渗滤液可控生化致水肥技术进行系统研究。
1.实验室模拟实验:将在实验室模拟废弃矿山渗滤液的产生过程,并构建可控生化反应器,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优化运行参数,探究渗滤液中污染物的去除机理和水肥转化效率。
2.现场试验:将在实际的废弃矿山现场选择合适的试验区域,建设中试规模的可控生化处理系统,并利用处理后的水肥资源进行灌溉和植物种植,验证该技术的现场应用效果。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将废弃矿山渗滤液视为一种潜在资源,而非简单的污染物,通过可控生化技术将其转化为水肥资源,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2.采用可控生化反应器,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强化微生物作用,提高了渗滤液的处理效率和水肥转化效率,为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3.将水肥资源用于废弃矿山周边的退化土地修复,实现了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的有机结合,为矿区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李涛,徐速,黄伟,等. 典型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中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植物修复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0,43(S2):130-140.
2. 周慧,骆永明,黄智,等. 基于微生物功能基因的煤矿酸性矿井水可持续修复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11):4535-4548.
3. 彭静,吴文强,柴俊,等. 煤矿酸性矿井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 环境工程,2018,36(4):100-106.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