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商业银行是银行的一种类型,是通过存款、贷款和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金融机构在推动经济发展以及调节经济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资金集散机构。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中最具活力的主体,在推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各行业竞争也日益激烈,商业银行在发展的同时,面临的风险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会计风险呈现出多层次、多样性、复杂化和扩大化的趋势,给商业银行继续向前发展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巨大的挑战。尤其是近几年,国内的几家商业银行相继发生由会计风险引发的重大案件,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使得社会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商业银行的公信力遭到了怀疑。与此同时,这些大案也给商业银行的管理层敲响了警钟,让管理层清醒地意识到正确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重要性以及建立科学有效的会计风险防范机制的紧迫性。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及其防范机制就显示出极大的必要性。
本文以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为例,对其存在的会计风险进行研究,并分析产生会计风险的内外部因素,提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对策,希望能够为商业银行制定会计风险防控机制提供思路。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与写作提纲
1.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基本概念进行阐述,并对会计风险进行分类;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识别及评估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对如何识别商业银行会计风险进行了分析研究。Hodder L et al.(2002)指出银行可以根据利率敏感性来识别和权衡银行面临的风险类型。孟秀娟(2017)站在内部控制的角度对商业银行存在的会计操作风险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要想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会计风险,就要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识别会计风险。巴曙松等(2017)对最新的巴塞尔协议Ⅲ中规定的会计操作风险计量框架以及该框架在我国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当利用该框架尽快建立起适合自己的应对会计操作风险的措施。何明真(2018)在分析了当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管控措施之后,提出应该完善风险监督和管理机制,加强在风险发生之前对会计风险的预防和规避,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谭慧(2019)提出商业银行应当专门对各种业务中存在的会计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并深入分析风险成因,从而制定针对性强的、适应性好的风险防控政策。
相应地,也有一些学者通过分析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类别来识别和评估会计风险。Junji Hiwatashi amp; Hiroshi Ashida(2002)提出随着银行业越来越依赖全球一体化系统和电子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在银行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会计风险更可能从手动操作风险转化为系统故障风险,从而引发外部欺诈和系统安全问题。张莉莉和秦芸(2020)认为商业银行应当根据自身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采用定量识别法和定性识别法对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进行识别。张震(2020)在对各类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诱因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会计风险应该分为会计信息、管理、操作、监督风险。张建军(2020)将内控风险、会计核算和结算风险以及人员与信息风险作为金融自由化背景下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20日(本学期第十周)——完成选题工作;
2.2022年12月11日前——完成开题工作;
3.2022年3月19日前——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5. 参考文献
[1]巴曙松,王思奇,金玲玲.巴塞尔Ⅲ下的银行操作风险计量及监管框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01):36-42.
[2]曹健.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管理策略探析[J].中国商论,2020,(19):59-60.
[3]何明真.论国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管理[J].商业经济,2018,(03):172-173 176.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