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999 年,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 简称IIA) 发布了《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 简称CFIA) ,该框架第一次提出了具体的、体系化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要求。目前,企业经营环境的多变和竞争的激烈使企业面临着多样的风险,组织对内部审计的需求和期望不断提高,由此促使内部审计在诸多方面发生了改变,内部审计迈入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时代,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整体上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大幅度提升,但与不断拓展的内部审计职责范围相比,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选择研究增值型内部审计对审计人员胜任能力的要求为课题,希望能够利用丰富的文献资料,提出提升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的有效途径。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通过研读相关的文献,了解国内外增值型内部审计理论框架,据此分析新环境下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胜任能力。然后,分析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现状。最后,提出提升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途径。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1. 1999 年6 月,IIA 理事会批准的内部审计新概念---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个概念中明确提出内部审计要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营运,从此,增值型内部审计概念得以出现。后来,IIA在颁布《内部审计专业实务准则》(Standards for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of Internal Auditing)时,对#8220;增加价值#8221;一词有如下解释:内部审计#8220;机构的设立,是为了其所有者、其他利益关系方、顾客和客户创造价值或谋取利益#8230;#8230;内部审计师在收集资料、认识并评价风险的过程中,对经营与改良时机产生了深刻见解,这些见解可能会对机构带来诸多利益。
2. IIA 于2013 年发布的全球内部审计能力框架(GlobalInternal Audit Competency Framework) 规定了不同层级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的十大核心能力:倡导及应用职业道德;发展及管理内部审计机构;应用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架构(IPPF);充分了解治理、风险及控制并应用于组织;维持对于商业环境、产业实务及特定组织的专业水平;进行具有影响力的沟通;通过协同合作,说服及激励其他人员;善用流程分析、商业智能和问题解决技术;执行内部审计;接受变革并促进改善及创新。
国内研究现状: 1. 王光远在其发表的《20 世纪内部审计的回顾与思考:1900-1960 年》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0 世纪以来,内部审计目标经历了消极防弊、积极兴利、价值增值三个阶段。看来,增值型内部审计已经成为当代内部审计的主流模式。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2022年11月1日--2022年11月20日搜集并阅读资料确定选题;
2. 2022年11月30日在前期搜集并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
3. 2022年12月--2022年1月广泛搜集与选题有关的著作和资料,仔细的阅读资料,了解国内外与选题相关研究水平和状况,为撰写论文找准切入点并写出论文提纲;
5. 参考文献
[1]. 王光远.消极防弊#8226;积极兴利#8226;价值增值(一)--20 世纪内部审计的回顾与思考:1900-1960 年[J].财会月刊,2003,(2):3-5.
[2]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规定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S].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3] 王会金,唐厚燕. 内部审计报告关系的转变对价值增值的影响---基于价值链视角的讨论[J]. 南京社会科学,2008,(9):57-61.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