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对财务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但企业积累的大量原始数据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8220;孤立#8221;的财务信息难以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足够的信息支持。商务智能是基于数据仓库、数据挖掘、OLAP等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的决策支持体系,其实质是从大量的历史财务数据中有效地提取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在财务管理领域运用商业智能技术,寻求和发现更多的企业顾客、供应商、市场以及内部流程优化的信息,将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更为广泛而有效的决策依据,提高企业战略竞争能力。企业财务管理与商业智能的结合便应运而生了。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商务智能在财务分析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以及如何应用在财务分析中怎样发挥这种作用。
首先分析商务智能的本质和财务管理发展趋势分析,将商务智能和财务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得出财务分析中商务智能的必要性、作用。其次,分析目前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以及在应用商务智能时的作用问题,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分析、讨论。最后,着重分析商务智能在财务分析中应用的现状、困难以及前景,从现今财务管理中商务智能应用的发展全过程,结合应用,发现、解决已有问题,并放眼于未来,发展智能软件,不断完善商务智能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使之更好的发挥作用。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在我国,商务智能发展速度迅猛。据赛迪顾问报告,我国商务智能市场规模增长率从2003年到2006年一直呈上升趋势,2003年年增长率33.33%,而到了2006年年增长率已经超过了58%,2007年我国BI市场开始理性,市场规模比2006年增长25.3%,仍然保持增长态势。未来五年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市场将呈现高速增长的势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9.0%。除此之外,我国BI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发展刺激了国外BI企业大规模入驻我国,也激励了国内BI企业的发展。我国商务智能出现了唯智、博科等知名厂商。07年7月,重庆宏光公司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务智能软件#8220;极光商智#8221;出口美国,标志着我国商务智能发展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国外:国外企业信息化应用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从单项信息技术的采用,到系统的集成,直至实施,每一个阶段企业信息化的应用都是建立在比较成熟的基础上的,因而,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模式比较成熟。学术界对于信息化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Paul Timmers(1998)和Michael Rappa(1999)对商业模式的广义内涵进行了界定,而阿兰#183;奥佛尔和克里斯托福#183;得希在其著作《互联网商务模式与战略:理论和案例》中,对基于互联网的企业信息化商业模式内涵进行了系统分析,为企业实施互联网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22.11-2022.1 确定选题、收集资料,写出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22.1-2022.2细列提纲并进一步收集参考文献。
第三阶段:2022.3-2022.4围绕选题实习并完成论文初稿
5. 参考文献
[1]杨小舟.中国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8).
[2]刘娥平.企业财务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9(8).
[3]徐光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M].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9).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