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性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及分析开题报告

 2023-01-15 15:03:2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现实不断恶化的经济环境下,作为一项很重要的会计原则,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正确运用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而是在会计核算中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做出合理预计。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基本特征,是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信息的基本规范,为信息使用者决策增添可靠的依据。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环境因素的不确定促使会计也变得越发复杂多变,谨慎性原则也必然地广泛运用在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工作中,尤其是在新准则的颁布与实施,更是进一步地加强了会计在确认、记录、计量与报告谨慎性原则的体现。因此,采用谨慎性原则,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真实考核经营者,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竞争和风险日益加剧,不确定的经济业务越来越多,所以会计信息使用者也越来越关心与不确定事项相关信息的揭示,关心企业所提供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此,谨慎性原则的正确应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以国际会计惯例为基础,首先从国际会计结构的角度论述会计制度采用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从资产的定义、收益的确认和财务分析的角度详细论述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广泛应用。其次,从谨慎性原则和其他存在着矛盾之处、会计人员主管随意性明显等方面论述谨慎性在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处理好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的关系、谨慎性原则的有关规定应该进一步细化等方面分析对策,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其职业道德修养,防止滥用谨慎性原则。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谨慎性原则起源于中世纪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策略,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前是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当时主要表现为对资产的评估;经济危机之后,谨慎性原则所体现的内容扩大到对收益的确认和会计报表披露。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目标从报告经管责任向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转化,谨慎性原则也逐渐成为对披露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的修订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运用开始于1992年,按其运用程度和范围的不同,分为三个阶段:

(一)1992年至1997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2月-2022年1月,撰写开题报告;

2022年2月-3月,撰写论文初稿;

2022年4月,修改初稿,并接受中期检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郭孟波.浅谈谨慎性要求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J].现代商业,2013(03).

[2]吕庆君.关于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得研究[J].现代商业,2014(02).

[3]邓文娟.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1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