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进步、人口的增加、工业经济的发展,空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多种温室气体大量产生,致使全球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同时一年中温暖和炎热的时长增加,使得干旱等不利天气发生可能性增加,严重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威胁到人类及后代的健康甚至是生存。早在1896年,瑞士一名科学家就提出了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可能会导致温室效应,这一状况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至此,应对气候变暖的国际行动开始进入各国的视野中。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勇于承担大国责任,在2020年提出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双碳”目标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有世界意义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庄严承诺,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对现行社会经济体系进行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时间更紧、幅度更大、困难更多、任务异常艰巨。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消耗大量能源,因此,国家和大众都对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应该履行的企业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为其如若想要寻求更长远地发展,其应尽的企业社会责任中,应当重视环境保护和控制碳排放。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首先是引言,介绍本选题研究背景、意义、整体思路的介绍,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所使用的方法、研究内容等;从理论角度,对碳排放、碳排放强度、碳排放绩效等理论简单表述,并构建本文碳排放评价体系;从实证的角度出发,对2011-2020年中国上市企业的碳排放绩效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建议,在实例分析的基础之上,对目前中国上市企业碳排放绩效管理提出意见、措施,进一步促进我国节能减排的进程,试图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低碳化”的趋势下,各国学者开始就国家尺度、城市尺度、行业尺度、群体尺度CO2排放量的估算方法、影响因素、空间特征、排放绩效、绩效评价体系等相继开展了理论、实证研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刘啟仁等(2020)以碳排放强度为碳排放绩效指标,计算中国制造业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进一步与其产出微观数据相比得出其碳排放强度,通过企业劳动生产率将其碳排放强度与出口行为联系起来,探究中国企业的出口行为是如何影响企业环境绩效指标。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文在前期研究过程中主要使用文献研究法:从论题出发,通过查找阅读大量的国内外著作及文献来获取相关理论知识,并据此掌握当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研究中期主要使用统计分析法:依据《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的估算方法估算2011-2022年中国上市企业的碳排放量,计算其碳排放强度,进行梳理统计分析,总结出我国上市企业碳排放绩效的特点,发现其中的共性特征和突出矛盾,为下文中的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5. 参考文献
[1] 吕靖烨,方夕然.企业社会责任、碳排放强度与公司价值[J].煤炭经济研究,2021,41(08):30-37.DOI:10.13202/j.cnki.cer.2021.08.010.
[2] 刘啟仁,陈恬.出口行为如何影响企业环境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20(01):99-117.DOI:10.19581/j.cnki.ciejournal.2020.01.007.
[3] 马飞,胡江艳,孙启鹏,徐妍,尚震,柯浩楠.中国省际物流业碳排放绩效测度及驱动因素研究[J].生态经济,2021,37(09):27-33 39.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