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文试图通过理清新媒体中审丑文化的概念,探究审丑文化形成的原因。
剖析审丑文化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方式。
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其对媒体以及大众的影响,进而达到给网络媒体以警醒、让受众能理性对待审丑事件的目标。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是通过对网络审丑代表人物之一的“迷人的郭老师”的粉丝群体的长期田野式调查研究,分析粉丝群体喜爱或追随“郭老师”的原因以及带来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分析探究网络审丑文化的形成原因及影响。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首先根据观察到的内容分析网络审丑文化的形成原因。
其次,分析其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境外相关研究由于境外言论环境较为宽松,信息流通的渠道与内容发展得较早,经历了更多的阶段,再加上其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略早于国内,技术更加成熟,因而对于网络审丑文化的研究,境外要略早于国内。
并且,其在理论的丰富性及深刻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上都要略领先于国内。
第一种是日本的“kuso”文化。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2月1日--2022年12月20日 搜集和阅读文献,确定论文研究框架2022年12月21日--2022年12月31日 初步完成论文的理论分析工作2022年1月1日--2022年2月4日田野式观察,搜集资料数据2022年2月5日--2022年3月12日撰写论文,完成论文初稿2022年3月13日--2022年4月30日根据导师意见完成论文修改稿2022年5月1日--2022年5月10日论文定稿,准备参加论文答辩
5. 参考文献
[1]陈名艺.审丑与猎奇:土味文化潮流下的粉丝狂欢[J]. 视听,2020(04).[2]王玥,袁智忠,田鹏.移动短视频催生的乡村青年亚文化及伦理反思——以“火山小视频”APP中的乡村类短视频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19(23).[3]陈亚威.底层表演与审丑狂欢:土味文化的青年亚文化透视[J].东南传播, 2019(04).[4]马中红,陈霖.《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J].青年探索,2016(03).[5]陈志翔.抵抗与收编:“土味视频”的亚文化解读[J].新闻研究导刊,2018(07).[6]周凡舒.从“妖魔化”到“榜样化”:对亚文化收编方式的嬗变[J].视听,2017(10).[7]郭芙蓉.论网络审丑的兴起及伦理误区矫正[J].中国青年研究,2012(10).[8]杨先倩.从“使用与满足”的角度来解读“网络推手”[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报,2009(3).[9]丁慧民.网络“审丑”泛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120-124.[10]王前军,丁慧民.论审美化的大学生枉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科学社会主义,2014(04):111-114.[11]孙梦.大众审丑情趣化的文化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13.[12]韩升,赵玉枝.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解读[J].中国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1).[13]徐鹰.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审美探索[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14]王洪岳.审美的悖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5]李旦.网络传播中的“审丑异化”成因研究[J].今传媒,2016(04).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