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选题的想法起源于日常媒体接触中所遇到的舆论事件。近几年,从宇芽被家暴事件,再到清华学姐摸臀事件,以及追溯以前俞敏洪“女性堕落”事件,几乎每一个关乎女性的社会事件出现时,都会引起“女权主义者”和“反女权主义者”之间的争论。尤其是当互联网上每个个体具备话语权后,对于女权这一社会议题的关注者不再仅仅是知识分子,每个普通人都有权利发表不同的观点。“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背景下,女性自我意识不断崛起,越来越多女性主动追求和讨论女性的权利,以求得更多的认同和尊重。但是在这过程中,也有着“中华田园女权”等网络衍生词汇出现,这些词汇本身代表着关于女权的讨论出现偏激甚至极端化的倾向。笔者注意到,在新媒体环境下,关于女权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呈现一种新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对于女权现象的讨论从大的概念细化到生活中的细节,包括衣着打扮,结婚彩礼,职业待遇等等。人们情绪着火点低,发展快,并且迅速上升到人身攻击的层面。
笔者认为,情绪化表达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于女性权利话题的关注,但是同时可能会使得议题走向极端化。女权运动的最初目的是追求男女平等,其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家务分配、压迫与父权。然而微博中的“女权”已经不再探讨平等的权利,而是让女性追求男性所具备的所以权利的同时,躲避所应承担的义务。这种“污名化”的女权使得人们将对“假女权”的厌恶转嫁到“女权主义”的身上,这将不利于人们真正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通过对于女权话题情绪化表达倾向的研究,将有利于化解舆论各方的误解和歪曲,理解女权话题变迁和健康发展模式。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拟解决关键问题:
对于几次微博关于女性话题事件中整体舆论氛围进行分析,并且区分不同群体的,提取观点,并且分析具体话语中所包含的情绪。
对于“中华田园女权”进行解读和分析,探讨在这个语境下人们的行为,分析人们情绪化倾向的原因。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
普遍认为,西方的女权运动浪潮是近现代女性研究的起源。自 18 世纪初始,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启蒙思想的涌现,唤醒了女性对自身权力的自觉和对两性关系的思考。在思想解放的大潮之下,英法各国的女性群体开始以追求男女平等为目标,积极地要求在多个领域取得和男性平等的权利,由此爆发了大规模的女权游行和运动。但凡实践性的社会运动都会催生一定的社会思潮,而社会思潮的产生又会反过来推动和指引社会运动的发展,与女权实践运动相应而生的,便是女权主义思潮的形成与成熟。总体来说,西方女权主义思潮的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女权主义第一次浪潮、女权主义第二次浪潮和后现代女权主义,具体时期划分和每个时期的理论特征将在下文进行梳理。早期经典女性研究著作包括:西蒙波伏娃的《第二性》、杰梅茵格里尔的《女太监》、凯特米利特《性政治》、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等等。作为开山阶段,这些著作对当时社会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2.国内研究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12.11—12.30,搜集论文研究需要的材料,包括微博资料、文献资料、学术话语等内容,完成绪论部分的写作,要清晰研究意义和研究背景,点明研究方法2.2022.1.1-1.10,整理好文献材料,着手将微博UGC进行量化统计,合理使用内容分析法。
3.2022.1.10-1.30,从整理得出的数据材料中,理顺逻辑,对于用户情绪化表达进行分析。4.2022.2.1-2.10,将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陈述,汇总数据表、参考文献并形成初步定稿,提交指导老师审核
5. 参考文献
[1]周艳,程俊霖.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及其思想流变[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9):52-53.
[2]钟丹妮. 群体性突发事件极端化的影响因素及参与者行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0.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