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选题理由:互联网时代大发展,4G到5G,传播媒介手段愈发多样,新的数字化技术层出不穷,“融合”是当今时代下各行业领域都在面临的趋势。早在2015年,我国就出台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该文件提出将全面推进我国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加快数据强国的步伐。此举标志着大数据建设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大数据的概念已日渐普及,其价值正在不断显现,其应用也在促进许多行业商业模式的重塑,正处于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出版业自然无法置身其外。众所周知,如何实现传统出版与数字的媒体融合是困扰每个出版从业人员的大问题,各出版单位都在进行积极探索与尝试。 关键问题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不再仅仅停留在传统出版时期,获取信息的形式单一,逐渐从“读所能读”到“读所想读”,大众对于信息的呈现形式需求丰富多样,不再局限于传统线性阅读一章一节地推进,而是追求发散思维的跳跃,图片、声音、视频,更加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 疫情时期,线下教育(图书馆,学校,书店)封闭,一时间教育出版行业陷入停滞状态。为了突破困境,线下产业纷纷转入互联网领域——一个可以在家就能进行工作的领域,至此线上教育开始蓬勃发展,网课,网上作业成为疫情期间学生的生活常态。2020年4月16日,工信部表示将继续积极支持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在线办公等新模式、新业态,带动智能终端消费及服务的消费。2020年5月14日,教育部的最新表态:在线教学将从“新鲜感”走向“新常态”。并且在今年的两会上,各大代表委员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就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后疫情时代在线教育如何发展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度解析。 研究意义:鉴于此,本文研究后疫情时代数字教育出版的发展现状以及趋势,通过分析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出版转型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是为数字教育出版业开辟更广阔的研究视野以及成功转型提供可行性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介绍疫情时期的特征,给予数字教育出版的挑战,行业如何应对 2.介绍后疫情时代行业的现状,经济基础,政策背景,技术基础 3.论述数字教育出版为应对疫情采取的措施,造成数字教育出版业变化的因素,并且阐释该因素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利与弊 4.对未来数字教育出版的发展趋势,如产品形式,营利模式等进行大胆假设,并 进行可能性分析,为数字教育出版业提供建议。 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找数字出版和教育出版转型的文献、期刊等,通过对所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出文献综述,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找到本文研究的切入点。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作为分析的案例,以李洁学者的《数字环境下传统出版社的生存与发展研究 ——以广西人民出版社为例》这篇论文代表为例,分析具体的出版社是如何尝试数字化转型的,以及在疫情期间是如何应对困境的。 3、通过内容分析法,搜集整理疫情后数字教育出版业相关行业数据作为样本分析,分析疫情产生的影响效果、有待改进之处和可供借鉴之处。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疫情前教育出版的发展状况与疫情后的发展状况对比分析研究,分析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根据现有的数字化技术基础展望未来教育出版的融合发展趋势
写作提纲: 1、摘要; 2、关键词; 3、研究背景及目的(引言); 4、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数字教育出版概念,发展) 5、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文献法和调查法 6、疫情前数字教育出版的状况 7、疫情时期数字教育出版应对困境的方法 8、后疫情时代教育出版的现状 9、分析资料数据,找出影响疫情前后数字教育出版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并对该因素系统性阐释 10、展望未来数字教育出版的趋势并对其做可能性分析 11、总结:研究成果,研究不足,提出建议 研究思路: 第一章,解析本文将会涉及到的相关概念。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本文将会涉及到的数字出版的概念、特征 ;线上教育出版的概念及各自的特征进行解释; 第二章,传统教育出版转型的现状。分析疫情时期教育出版的面临的困境,主要是结合疫情时期相关的热点事件(如教育部的“听课不停学”,工信部的“教育行业亟待转型”),分析最终将会朝着什么样的趋势发展; 第三章, 通过对疫情后具体出版业的分析,分析在疫情后该出版业与疫情前的发展状况,对比分析造成该现状的因素,并深入挖掘。 第四章,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分析该因素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效果,总结对教育出版转型是否有利,最终预测发展趋势并对其做可能性分析,为数字教育出版业提供借鉴意义。。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的现状 互联网时代流行之前,对于数字化传媒的预见性研究已经有了萌芽发展,但是多是以刊物和杂谈的形式出现,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界定。直到2005年,开始有了概念性的研究,在CNKI上搜索“数字出版概念”,按发表时间排序,由徐丽芳学者则在期刊上发表的《数字出版“概念与形态》提出了两种数字出版物分类标准:一是按载体类型分:如软磁盘和互联网出版物等,二是按媒体信息类型分:分为视频型,多媒体类型等。张立学者在期刊上发表的《数字出版的若干问题讨论》提出数字出版概念指数字化的出版或应用数字化的技术实现的出版活动。至此,数字出版有了概念的界定,但是缺乏系统性的数字出版产业研究。 直到2006年,汪曙华学者结合上述两位学者观点,立足当下时代数字化背景,系统性地对数字出版业进行了产业链研究,高屋建瓴地提出传统出版业应该实施跨媒介发展,走集约化、集团化的发展道路。其撰写的《数字环境下出版传播的变迁研究》以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角度切入,详细介绍了数字化技术对出版界产业链的影响,提出了传统出版可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按需分配”,预见性地提出了我国出版行业如何应对数字变迁,以及揭示了传统出版应与数字化技术融合的发展趋势。至此,数字出版理论研究拉开了序幕,相关性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数字出版已经成为了无数学者研究的新方向。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数字出版中具体的教育出版,教育出版作为出版业其中的一个类别,这样的观点是由2007年张美娟在期刊中发表的《数字时代的出版产业与出版教育——首届数字时代出版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中提出。她指出数字时代我国出版学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数字时代的来临催生了数字出版产业链,它的有效运作需要基于数字技术的新的出版物出版发行技能、营销方法与管理模式,基于网络的产业融合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发展趋势。邓寒峰在《教育出版社应对数字出版浪潮的方法探讨》表明以教材、教辅为主要出版资源的传统教育出版社是纸介质图书市场中内容资源最多、市场份额最大的专业出版社,曾经占据了出版业的半壁江山。在数字出版大潮到来之时, 对教育出版社应发挥内容资源优势,在数字出版领域继续占据有利位置。 因此,数字出版指的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而教育出版业则是数字出版中的具体类别行业,研究教育出版业则是从具体到一般的研究角度去分析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 无数学者对于数字教育出版的理论性研究集中于研究数字出版的产业链现状问题,主要是两个个方面研究:1.营利模式,营销策略。2.产业链结构,整合资源。 在营利模式方面:早期研究论文有黎敏霞学者的《我国数字出版赢利模式研究》,尚莹莹学者《数字出版赢利模式研究》,她们共同指出数字出版业早期存在着营利模式单一的缺点。姚沛沛在《中国图书出版企业数字出版赢利模式研究》主要考察了企业获取赢利的对象和战略,并采用“五力竞争模型”和“SWOT”理论对此加以分析,将赢利模式分为基于产品交易型和基于服务型两类,并给出了赢利模式的建设性方案。 在产业链结构方面:曹萍学者的《我国出版产业链研究》,黄立雄学者的《数字出版产业链整合研究》则指出早期数字出版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着用户需求不高。技术标准不统一,导致产业链杂乱,国家政策方面落后于实际行业发展现状。如何解决发展问题,陈永静学者站在理论的高度上,发表《数字时代教育出版企业的战略转型探究》以黄立雄学者研究的数字出版产业链视角,切入到教育出版行业中去,深刻阐释了产业发展理论,价值链理论,战略发展理论三大理论,为教育出版融合数字化技术成功转型数字出版指明了发展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数字教育出版迎来了蓬勃的发展期。 在发展期间,就如何具体的发展措施,也有学者提出深刻见地。针对具体的某省市出版社,某一出版社集团等进行案例研究,以调查问卷形式,实地考察等形式收集数据,以具体到一般的研究视角对数字出版领域进行研究。例如邱蕾学者的《数字环境下传统媒体的生存与发展探析——以广西人民出版社为例》主张广西人民出版社应该设立网站门户,以及结合手机终端,实现“线上门户 线下终端”出版模式,魏文琦学者的《数字出版时代教育类杂志编辑力的提升 ——以《上海教育》为例》,则是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上海教育》杂志的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了数字出版时代教育出版物的版面,编辑方针,内容特色的转变。赵志明《重新定义教科书——数字教科书的形态特点与发展》创造性提出传统教科书向数字教科书的转变,并且定义了数字教科书的形态和功能。总结成功经验,探索教育出版物的应对和发展趋势,并展望未来教育出版行业的发展之路是这一时期研究的鲜明主题。 随着国内数字出版的蓬勃发展,人才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影响当前数字出版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王军在《数字出版教育的策略选择》提出数字出版教育具备产、学、研 “三位一体”的特征, 自然产学研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应该成为数字出版教育的较好而有益的人才培养模式。赵海宁《数字出版人才知识能力结构探析》对当前数字出版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分析,对数字出版的人才能力结构提出了具体要求。数字出版学科越来越系统,越来越朝着精细产业化发展。 从4G到5G,从全面小康建设阶段到决战阶段,经济技术仍在不断向前,数字出版理论性研究仍然有创新性突破式研究。丁蕾学者《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就鲜明了提出数字媒体在艺术领域的显著影响,提出了“视觉语言”;张贤冲《浅阅读时代有声读物研究》则是论述了教育出版物在对受众的听觉方面影响。数字出版产业链不断链接至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也将人的感官感受拓展延伸,给教育出版物如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从探索时期的定义数字出版概念,到发展时期研究建设数字出版产业链,时代在向前,技术在进步。数字出版的研究是与时代密切联系的,新时期,新技术,对数字教育出版的发展有着不同的要求,产业结构,人才培养,技术融合等等问题都值得无数学者勇于探索。立足当前,展望未来,是研究数字出版必要视角。
国外研究现状
欧美国家经济水平高,最先开启数字信息化时代,因此国外的发达国家数字出版业日益成熟,理论水平相对于国内研究也较为成熟。1955年,美国麻省理工教授葛洛庞帝(N.Negroponte)在他的新作《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中提出“数字化概念”,详细讲解了信息技术对出版行业在未来的巨大作用,规划了数字出版业的宏伟蓝图。阐释了信息技术,互联网对时代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和价值,为数字出版奠定了理论基础。罗彻斯特理工大学教授Michael L.Kleper所著的《数字出版手册》(The Handbookof Digital Publishing),详细论述了数字出版的方方面面,包括如何出版,工作流程等,堪称是数字出版领域的“教科书”。
研究动态评价
国外学者在面对数字化信息技术对传统出版行业带来的挑战时,冷静思考,客观分析数字出版行业形势。高屋建瓴地对数字出版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理论研究。但是各个国家国情不同,社会制度,经济水平,受众爱好等不同造成了我国的数字出版业难以复制国外的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历程。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经济形势的不断转变,数字出版业逐渐成为研究焦点。在国内,理论研究主要以数字出版的概念,优势等,对发展和现状进行评价的分析潜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设性建议。集中于对数字出版的经济方面做研究,如产业链,营利模式。产品形态功能日益改变,受众需求不断提高,与之相关联的数字出版经济领域研究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不断创新,永远在路上的征程。 但是对于新技术,数字教育出版的新形态,与其他领域交融的可能性研究方面较为欠缺,研究视角较为单一。在后疫情时代,经济形势,技术水平,发展经验已经有了巨大的转变,亟待开阔研究视角,涉及到新的技术和产品开发,例如VR沉浸式阅读,人工智能互动式教育,多媒体融合发展等等,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 2022年3月13日之前 进一步阅读参考文献,完善理论框架部分 结合参考文献,搜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分析,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2022年3月14日-2022年5月10日 完成论文修改、定稿、外文文献翻译工作
|
5. 参考文献
[1]徐丽芳.数字出版:概念与形态[J].中国编辑研究,2007(01):434-448.[2]张立.数字出版的若干问题讨论[J].出版发行研究,2005(07):13-18.[3]汪曙华.数字环境下出版传播的变迁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06.[4]张美娟.数字时代的出版产业与出版教育——首届数字时代出版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出版科学,2007(01):16-19.[5]邓寒峰.教育出版社应对数字出版浪潮的方法探讨[J].社科纵横,2007(11):144-145.[6]黎敏霞.我国数字出版赢利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2009.[7]尚莹莹.数字出版赢利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8]姚沛沛.中国图书出版企业数字出版赢利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6.[9]曹萍.我国出版产业链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09.[10]黄立雄.数字出版产业链整合研究[D].湘潭大学,2010.[12]陈永静.数字时代教育出版企业的战略转型探究[D].河南大学,2012.[13]邱蕾.数字环境下传统媒体的生存与发展探析——以广西人民出版社为例[J].视听,2017(03):183-184.[14]魏文琦.数字出版时代教育类杂志编辑力的提升[D].暨南大学,2012.[15]赵志明.重新定义教科书——数字教科书的形态特点与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03):38-42.[16]王军.数字出版教育的策略选择[J].出版与印刷,2009(04):41-42.[17]赵海宁.数字出版人才知识能力结构探析[D].北京印刷学院,2009.[18]丁蕾.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D].南京艺术学院,2013.[19]张贤冲.浅阅读时代有声读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20]尼割洛庞帝,胡泳,范海燕.数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1997.[21]Kleper ML.Handbook of Digital Publishing,VolumeI,The[J].2001.
|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