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与内地音乐作品传播方式演变(1980-2020)——基于社会网络与传播网络的视角开题报告

 2023-02-07 09:10:0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以及网络化的信息传播,音乐歌曲早已不像上世纪80年代那样,它淡化了意识形态,人们欣赏流行音乐也进入常态化,让音乐成了以消费为主的文化品种。

通过论文研究希望能在传播学角度下探讨不同年代港台音乐作品和大陆音乐作品的呈现,以及近年来两地音乐作品审美趋向融合的现状。

当今正处于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在网络传播条件下,了解港台歌坛的发展趋势,找到这几年来港台与内地歌曲的共同之处来验证审美融合的观点。近两年“台湾问题”和“香港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除了在政治方面直接的表达,我们和港台文化有着强烈的同源性,即使是曾经有过不同的发展方向和情况,在如今时代的大背景下,相似程度越来越高,也就是在政治“一致”前,发现文化已经走向“一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不同时代、不同传播载体下的港台和内地的音乐作品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不同传播手段对音乐传播的影响,尤其是网络传播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

写作提纲:以时间为线,将1980年至2020年每十年划分成一个阶段,分别是发轫阶段、发展阶段、蓬勃阶段和成熟阶段。探寻网络传播和音乐审美流变之间的关系,分析研究网络传播在这四个阶段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在过去的发展中吸取经验,思考其中的现实价值和对未来的发展启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一种传媒艺术,音乐的媒介性特征愈发明显。中国大陆的流行音乐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上海,但经过长期的战争,流行音乐的发展几乎停滞不前,1949年以后转到港台发展。1977年起,随着对外开放的先声,港台和大陆的音乐文化重新开始了互相交流和共同发展的历程。本篇论文主要研究在传播学角度下,探讨不同年代港台音乐作品和大陆音乐作品的呈现和审美趋向融合的现状。在这之前,国内学者对港台与内地音乐传播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改革开放前,中国大陆的艺术和政治是分不开的,艺术为政治服务,艺术是政治的反映。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让香港担当了内地和海外经济联系的中介和桥梁角色,两岸经济方面的交流日益密切起来,贸易的来往促使音乐作品作为一种消费商品在港台和内地之间产生贸易关系。磁带、碟片被“暗度陈仓”,再被二次刻录,港台音乐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进入了大陆。上世纪80年代初期,《人民音乐》出版了一本《怎样鉴别黄色歌曲》,里面不乏“糖衣裹着的毒药,就是让人们在甜蜜的愉快中吸收它的毒性;此类庸俗歌曲对我国某些青年男女,实是色情引诱之声,精神麻痹之剂;许多表现妇女失恋或被遗弃时哀怨悲苦情调的黄色歌曲,它们并不是出于对这些被凌辱的妇女的同情,也不是为了表现她们的不幸,而是为了她们要博取廉价的怜爱的需要”这类尖锐的批评文字。但是人民的意愿已经不局限于曾经单一的音乐艺术,带领流行歌曲真正实现突围的还是亿万群众。在刘欣玥和赵天成对于王蒙小说里声音政治的研究中,他们认为在“禁止”与“禁止不住”之间,“红色音乐”与“黄色音乐”在官方与民间展开的“颜色”之争,携带着鲜明的象征意味参与型构了80年代的现代化想象,也预示出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困境。最初以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的“共识”面目示人的现代化方案,逐渐在“现代”的不同面孔之间生出裂隙。《怎样鉴别黄色歌曲》全盘否定流行歌曲的观点,带有很明显的时代局限性,但另一方面,却让我们看到,流行音乐流传之初,是如何与旧观念旧思想作斗争的。对流行音乐的这场争论,真实记录了改革开放之初的文化意识形态建设的保守困固与努力突围。磁带、打口碟、电视节目成为了港台音乐进入大陆的桥梁,风靡整个大陆。

互联网是在90年代中期登上中国大陆的历史舞台的。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成为中国互联网时代的起始点,1997年互联网开始进入百姓家中,走入大众的视线,所以人们通常也将这年称为互联网元年。科技的迅猛发展给音乐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发展机会。尤其进入21世纪,MP3开始流行,MP3播放器无疑是音乐史上极具颠覆性的传播媒介。王磊在《MP3与网络音乐传播》中认为音乐传播方式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可以划分为乐谱传播、唱片传播、广播传播、电视传播、网络传播等五个发展阶段。《技术赋能对音乐文化传播的影响》一文中提到:“网络诞生后,出现了以数字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为支撑,具有海量性、即时性和交互性,可以跨越时空界线并实现全球化传播的大容量媒体,开始介入音乐的传播过程中,即‘新媒体’。它以数字传播、网络传播和全球传播为主要特征,为音乐文化传播赋予新的发展潜力。”并且提炼了音乐网络传播的特点:相比以往的传播方式,网络音乐在更大程度上增强了人们的主动选择性,可选择的范围也大大增加了。网络音乐具备无限的可重复性,这是电视等其他音乐形式所没有的。网络音乐的反馈不仅是及时的,更是双向甚至多向的。目前大部分网站都能提供免费的音乐资源,人们获取音乐的成本非常低廉。媒介技术的更新是音乐自由传播的前提所在,信息技术的应用给音乐文化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基于不同平台相互合力的作用,使得当下的音乐传播生态空间不断拓展,不同类型的音乐文化也赢得一些生存空间,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也较之于过往获得了更广泛的传播。广泛的传播意味着更广泛的交流,从创作的角度来看,港台与大陆音乐内容的生产风格逐渐接近融合,不再设有明显的界限。从音乐受众的角度来看,人们逐渐淡化音乐的地域标签(国内),不再对音乐进行严格的分类,更多关注内容本身。随着互联网与音乐的进一步融合,音乐应用场景还将不断扩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2月11日前完成开题工作,提交开题报告。

2.2022年12月13日-2022年2月28日撰写、提交论文初稿和中期检查表,由导师审阅初稿并提出修改意见。

3.2022年3月1日-2022年3月22日对初稿进行修改,撰写论文二稿并提交。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粤语流行歌曲20年(1983-2003)[J].郭佳媛.中国民族博览.2019(16)

2.光阴的歌——漫谈中国港台地区流行歌曲的风格衍变[J].陈洁.上海艺术家.2011(06)

3.从“革命凯歌”到“改革新声”——“新时期”与王蒙小说中的声音政治[J].刘欣玥,赵天成.扬子江评论.2017(01)

4.20世纪90年代港台、内地流行歌曲风格特征浅析[J].钱彤,付晓雪.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1(0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