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气孔导度的模拟及其对环境因素的响应开题报告

 2024-08-12 21:17:19

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气孔是植物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主要通道,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气孔导度作为反映气孔开闭程度的重要指标,一直是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气孔导度是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经典领域,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玉米气孔导度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以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和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究环境因子对玉米气孔导度的影响,并构建玉米气孔导度模型。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玉米气孔导度的测定: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不同环境条件下玉米的气孔导度,分析环境因子对气孔导度的影响规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田间试验和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试验设计:选择当地典型玉米品种,设置不同的环境处理,如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分等,进行田间试验,测定不同处理下玉米的气孔导度、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生理指标,以及气象数据、土壤水分数据等环境数据。


2.数据采集: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玉米叶片的气孔导度、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生理指标,并同步记录环境因子数据。


3.模型构建: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如Jarvis模型、Ball-Berry模型、Leuning模型等,根据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化,构建适用于当地玉米品种的气孔导度模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模型构建的区域性:本研究将基于当地玉米品种和环境条件,构建适用于当地玉米品种的气孔导度模型,提高模型的区域适用性和模拟精度。


2.多因素交互作用研究:本研究将综合考虑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分等多种环境因子对玉米气孔导度的交互影响,揭示环境因子对气孔导度调控的协同效应。


3.模型应用的拓展:本研究将构建的模型应用于玉米蒸腾量估算、灌溉制度优化和产量预测等方面,拓展模型的应用领域,为玉米生产实践提供更全面的技术支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孙凤娟,张稳,王立峰,等. 不同耐旱性玉米品种气孔导度对干旱胁迫的响应[J]. 华北农学报,2018,33(S1):155-161.

[2]李亚茹,张波,王晨阳,等. 玉米叶片气孔导度对水分和氮素胁迫的响应[J]. 中国农业气象,2020,41(12):801-810.

[3]张正波,王秀玲,张会,等. 氮素水平对不同生育期玉米叶片气孔导度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21,29(05):109-11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